经典案例

今天《毕节日报》整版关注金沙

  今年以来,金沙县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开展抓项目、抓产业、抓招商工作,全力推进茶叶、有机高粱、油菜、酱醋、生猪、羊肉粉六大农业产业链建设,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速攻坚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加速落地。茶产业链负责的智农茶叶深加工园区一期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进行园区管网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贡茶公司建成碾茶专属基地2000亩,生产碾茶112吨;酱醋产业链负责的酱醋工旅综合体完成投资58.8%,已进入平场阶段,施工图进入终审阶段;生猪产业链负责正大18万吨饲料厂正式投产,50万头屠宰场完成土地出让等前期工作。高粱产业链新增仓储容量7400吨(累计达4.6万吨),柳塘仓储项目8月底投用;羊肉粉产业链负责的羊肉粉加工厂已试运行,贵阳加盟店已投入运行,杭州加盟店店面装修已完成进度的70%。

  突破品牌与标准化,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品牌矩阵加速构建,地标申报取得进展,“金沙羊肉粉”“金沙菜籽油”“禹谟醋”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阶段;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发布《金沙菜籽油》《禹谟醋酿造技艺》等4项省级团体标准;全县完成有机茶园认证共6家、面积1.14万亩,完成国际联盟雨林认证1家、面积1万亩,《金沙金丝白茶》团体标准已制定发布;三产融合深化增效,酱醋工旅综合体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销售200万元;今年以来举办茶事活动、油菜花节、羊肉粉节等农旅融合活动12场。

  持续壮大产业规模,联农带农效益凸显。酱醋产业累计带动1200人就业,其中脱贫户占比35%;高粱产业覆盖农户3.37万户,户均增收4100元;茶产业覆盖全县5.85万户,茶产业从业人员6700余人,其中从事茶叶经营管理、茶叶加工和销售505人,从事茶园管护和茶青采收等季节性用工6200余人,相关茶产业项目利益联结低收入脱贫户2602户。

  近年来,金沙县积极争取项目支撑,实施山洪沟和小流域治理,治好了“水患”、护紧了“民生”、带旺了“产业”,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水利根基。

  位于五龙街道官田坝社区及金云村境内的龙坝河泥坝段部分区域靠近山体,往年汛期遇到强降雨,山洪沟排水能力不足,经常出现积水、淤泥堆积、田坎被冲毁等问题,不仅影响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今年以来,通过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通过清淤疏浚、加固堤防护岸、增设便民设施三大举措,彻底打通了排水的“肠梗阻”,为沿河两岸150余亩耕地筑起了“防护墙”,为2100余名群众撑起了“安全伞”。

  “以前一发大水,我们这边40多户人家进出不方便,两岸也容易被淹。现在桥修好了,还加了护栏,安全更有保障了。”官田坝社区居民李永红说。

  同时,社区已建立起“日常巡查+汛期值守”机制,每周安排人员巡查,及时清理落叶、垃圾,保障沟道畅通;汛期则加派人手24小时值守,确保出现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处置。并通过宣传栏和居民微信群等方式,普及山洪防范知识,引导大家共同参与管护。

  在禹谟镇马场村、安底镇温泉村和茶园镇团结村境内,新民河治理工程同样交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该工程以“防洪、打造水环境、稳定堤岸”为重点,覆盖3村,总体保护约214亩耕地和2100余名群众。

  禹谟镇马场村党总支书记王军平说:“该项目解决了汛期隐患,保护了耕地,惠及了民生。两岸还修建了人行步道,既方便群众出行,也提升了环境品质。”

  河道的治理,同样也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实惠。金秋十月,马场村千亩吊瓜基地一片丰收的景象。

  吊瓜基地负责人聂春保说:“我们刚来时,瓜地一发大水就被淹。现在河道整治好了,再没发生过这种情况,农作物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护。”

  近年来,金沙县累计实施18条山洪沟,4个中小河流的治理147.89公里,惠及群众4万余人。

  今年以来,金沙县充分发挥媒体平台融合优势,深化媒体“融合+”文章,精心做好文化宣传优质内容的供给,推进文旅融合宣传、传承红色文化、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红色历史传播有深度,红色基因传承入人心。精心策划并推出系列红色文化宣传报道短视频22条,播放量超100万,推介后山红色旅游、木孔菜籽坳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在《分水岭》栏目推出《四渡赤水得意笔》《两封不同的电报》等24期红色文化专题节目。金沙县融媒体中心一名播音员在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

  人文历史资源深度挖掘,增强群众认同感。深入挖掘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推出《分水岭·地名志》等短视频6个,播放量超43万。《看发展·城乡巨变》系列短视频26个,新媒体图文36篇,总播放量超20万。通过实地采访、查阅资料、收集老照片等方式,整理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故事,在各媒体平台推出村史村事专辑60余个,上级主流新闻媒体转载10余条次。

  立体宣传文体活动,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今年以来,金沙县融媒体中心积极搭建官方主流媒体与社会自媒体双渠道交流平台,完成了金沙县春节系列文体活动、金沙首届油菜花节、2025贵州·后山山地竞速挑战赛等县域内文体旅融合活动的宣传,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了金沙丰富的文旅资源。

  曾经,金沙县后山镇这片红色热土,虽拥有钱壮飞烈士陵园、红军南渡乌江三大渡口等宝贵资源,却因各村“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转机发生在今年3月。后山文旅开发联合社的成立,打破了发展僵局。这个由7个村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的联合体,以“红色旅游+”模式凝聚发展合力。“后山文旅开发联合社通过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吸引大量游客和研学团队前来。”后山镇宣传委员罗廷波说。

  李炳艳经营的“红土地乡菜馆”,是这段变迁的生动缩影。从业15年,她从“壮飞大桥未通、餐馆寥寥”的岁月一路走来,亲历了后山的变化。“今年南渡乌江渡口打造好之后,游客更多了,我家生意也更红火。”

  如今漫步后山,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更能看到发展的新貌。随着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的推进,梯子岩、大塘、江口三大渡口遗址重现庄严,钱壮飞烈士陵园在提升改造后更显肃穆。沿线环境的整体提升,让红色景点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高。

  为避免红色旅游陷入“静态参观”的刻板模式,联合社精心设计了两条精品线路:“初心之旅”一日游与“深度体验”一日半游,并配备专业讲解员,让历史“活”起来。“初心之旅”线路设计紧凑而富有深意。上午进行党性学习教育,瞻仰钱壮飞烈士陵园;下午,游客可选择前往烈士牺牲地及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接受革命精神洗礼,或是乘船游览三大渡口,在碧水悠悠间追忆红军强渡乌江的壮阔历史。

  “深度体验”线路则更注重文化融合与身心沉浸。上午同样以党性学习教育开启旅程,下午乘船游览三大渡口,次日参观红旗渠、姊妹峰等景点。这条线路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红色基因教育、渡口历史游览、农耕文化体验和自然景观探索有机串联,构建了一个集教育、休闲、感悟于一体的完整文化体验闭环。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我们形成了集农特产品销售、红色文化旅游、党性学习教育等为一体的新发展模式,有效促进群众增收。”后山文旅开发联合社理事长骆方进说。

  在“重走新时代长征路”中,工作人员会带领游客传唱红色经典;在农耕文化互动环节,游客可以体验打糍粑、锯木面等。这些特色体验活动打破了传统参观模式,引导游客实现从“历史的旁观者”到“情感的体验者”的转变,让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田。

  这种富有感染力的创新模式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联合社已为来自省内各地的团队提供后勤服务保障100余次,接待6000余人次。

  罗廷波说:“下一步,后山镇将持续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名片,打响‘红色沃土·诗画后山’文旅品牌,聚焦党建引领、强社引领、示范引领、活动引领、品牌引领等‘五个引领’,全力为金沙文旅发展贡献力量。”

  暮色渐染,乌江水波光潋滟,渡口的红旗迎风招展,这片红色沃土正以文旅融合为笔,书写着富民强镇的时代新篇。

  国庆、中秋“双节”落幕,很多人返程行囊里少不了金沙禹谟酱醋。笔者循着醋香探入这座“原生第一醋乡”,探寻其备受青睐的密钥。

  金沙酱醋的“好”,源自优良的自然条件与严苛的选材标准。地处茶马古道沿线的禹谟镇,地下水清冽甘醇,为酿造提供了天然优势,也成就了“原生第一醋乡”的美名。

  与一般调味品不同,金沙酱醋以优质大米、玉米为主料,配以新鲜麸皮,更添入砂仁、白蔻、桃仁、山楂等百余味中草药制曲,融合食养智慧与调味艺术。

  在禹谟镇新寨村温馨醋园,负责人温邦贤一边查看醋醅一边介绍:“醋在坛中要存放一年以上,我们这里晒着的醋醅年份各不相同,有的三五年,最长的甚至有20多年。”

  醋园里,上千口瓦缸整齐排列,静沐阳光。从中草药依古方配比粉碎制曲,到玉米蒸煮发酵成醋母,再到麦麸与醋母混合入坛密封,整个过程严格遵循蒸、酵、凉、淋等10余道工序。露天发酵周期至少180天,部分高端产品更是历时一年以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历来是中国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味。而在泡木湾醋业,守正创新让这份“老味道”焕发出时代生机。禹谟泡木湾酱香醋,既延续古法精髓,又融入现代技术:启用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却始终坚守固态发酵核心工艺;更在传统调味醋之外,研发出养生醋、饮用醋等系列产品,连醋糟也被制成泡脚包,实现资源全效循环。

  贵州金沙禹谟泡木湾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凯表示:“我们的产品不仅是调味品,更是养生品。5年以上的固态发酵酱香醋,入口回甘,绵滑柔和,生津快,留香久。除了天然的醋香,还带有浓郁酱香。自公司成立以来,产品畅销全国,深受消费者喜爱,预计今年销量将达3500吨。”

  随着贵金古高速开通,物流时效显著提升。这坛承载百年技艺的酱醋,已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走入广东、湖南、重庆等地市场。无论是初尝的新客,还是回头的老友,他们的选择都是对金沙酱醋品质最直接的认可。

  小吃摊主徐龙仙称赞:“不管是自用,还是打来送人,禹谟醋就算放上三五年也不会变质,口感始终如一。”

  从茶马古道旁的家庭作坊,到年产值破亿元的富民产业;从单一调味品到多元产品矩阵——金沙酱醋的热销,并非偶然。这瓶酱醋中盛放的,不仅是时间的风味,更是乌蒙大地的生态厚赠与一代代匠人不变的初心守护。

  近日,金沙酱酒产业园南部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式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该厂建成后,将实现对园区企业污水“应收尽收、全处理、零直排”,为酱酒产业绿色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支撑。

  该项目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投资建设,位于五龙街道外寨社区,于2024年6月动工,设计日处理规模2000吨。目前,预处理、AO处理、深度处理及污泥处理系统等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综合楼同步建成。

  厂区综合楼作为“智慧大脑”,未来中央控制室将实现全天候智能监控。厂内标准化污水处理设备也已安装就位,从粗格栅到膜处理单元,形成一条高效闭环的净化流水线。

  该项目建设的负责人张子剑说:“项目重点服务酱酒产业园及周边酒企、药企等工业用户,通过配套排污管网系统,切实解决生产废水处理难题,助力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日,在位于金沙经开区的贵州星原意力发自动售货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对发往海外的智能自动售货机做检测。

  该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主打产品智能自动售货机、节能取暖桌与多功能刀具柜,凭借过硬质量与创新设计,赢得海内外客户的持续订单,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上一篇:羊肉粉5:3战胜烙锅|贵州“村超”六盘水赛区揭幕战飘香开赛 下一篇:从19℃的夏天到南国冰雪城六盘水“四季四美”绘就康养新画卷